湖北:赢得发展主动权

时间:2012-01-14浏览:220

 “新增长极”促跨越发展③

  记者 胡孙华

  气场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是最宝贵的。气场,是一种共识、一种情绪、一种劲头,是一种创业的能量和环境氛围。在代表委员们看来,继续打造和凝聚一种有利于发展的大气场,是湖北快速跨越的动力。

  大品牌才能做出大产业。大产业才能推动大发展。近年来,湖北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成长,千亿元产业达到8个。代表委员们认为,成就大产业,就必须培育大品牌。

  今年,中央工作总基调是“稳中求进”。而此次湖北“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稳中求进”与“好中求快”统一起来,以快于、优于、好于常规发展的成效实现新的跨越。四年来,湖北经济增速均高于全国增速。快速发展使湖北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去年跨上1.8万亿元新台阶。

  当前,区域经济发展围绕市场、项目、资金、资源、人才等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热议“湖北大气场”,湖北“两会”代表委员们认为,湖北在区域发展格局中面临着“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严峻态势,要成就“新增长极”,必须加快步伐,才能赢得发展主动权,不断提升在全国区域发展中的竞争地位。

  【声音】

  省人大代表陶宏:

  一个地方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是要始终保持激情燃烧的精神状态。要把提升精神区位与厉行真抓实干有机结合起来,凝聚起万众一心干事业、群策群力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省人大代表赵斌:

  要优化发展环境,特别在行政环境、政策环境、人文环境、服务环境上下更大功夫,吸引更多市场主体到湖北来发展,引进更多人才到湖北安家落户,以解决我们目前存在的发展不够、市场主体不活的不足,也为我省的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省人大代表曹亦农

  湖北确实面临改善投资环境的问题。近几年,湖北的投资环境有很大改善,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都纷纷落户湖北,令人欣慰。但是我们同时看到,有一些企业从湖北离开,而离开的原因或多或少与湖北投资环境有关。建议做一次调研,了解他们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离开的。对湖北而言,应该用铁腕的手段来改善投资环境。

  省政协委员王道友

  目前,民营企业面临着成本高、融资难、招工难、办事难等问题,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出台相应的政策举措,真心实意地帮助解决困难,把重商、亲商、利商、留商、暖商、敬商、懂商、悦商的措施落到实处。

  【声音】

  省人大代表杨闻孙:

  报告提出“纺织产业突破2000亿元”的目标。目前湖北省纺织业主要存在产业链不完善、科技品牌支撑力不够、骨干企业少等问题,跟沿海发达省份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建议省委省政府对美尔雅这样的纺织龙头企业在品牌推广、科技进步等方面,给予资金、政策支持,推进湖北纺织行业提档升级、做大做强。

  省政协委员饶泽生:

  建议紧密结合湖北实际,不断壮大机械制造这一优势产业,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支持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在产品研发、技术攻关方面加大投入,努力攻破国外的技术壁垒,进一步增加我省优势产业的核心技术,争取在做强上有更大突破。

  省政协委员王泽洪:

  发展湖北经济,一定要重视产品质量问题,以质量兴省,全面抓质量,扩大全省产品的信誉度和市场占有率;要提高产品质量意识,培养专业质量人才,真正形成质量最高、企业效率更好、生态环境更美的局面。

  省政协委员肖青山:

  湖北工业发展较快,但民营企业的规模发展速度不够快,缺乏企业领军人物,缺乏优势品牌,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通过开办培训班等多种方式,争取培育更多的科技创新型企业,造就一支敢闯敢创、诚实守信的企业家队伍。

  代表委员们认为,湖北要保持充满活力、持续向上的发展态势,关键是要利用好湖北优势明显的科教资源,将科教优势转化为现实经济实力。

  近年来,湖北大力推动“一主两副”中心城市加快发展,全面实施“两圈一带”战略,成效明显。代表委员们认为,湖北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经济总量提档升级,要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也要多点支撑、多点突破。

  【声音】

  省人大代表刘经南:

  湖北要走在协同创新的前面,引领全国协同创新,实现集聚、辐射功能。建立跨省、跨区域的协同创新机制,特别是中部跨省、跨城市的协同创新机制。建立湖北省与中央各部委之间的协同创新机制。建立省内各区域、行业和中央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协同创新机制。建议由省里提出一批协同创新项目,整合资源,如中部水资源问题、安全高效的核能发电问题,是协同创新可以解决的问题。

  省人大代表李珩: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在眉睫。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议要出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并纳入全省战略发展层面,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要列出专项资金,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好的地方政府和企业给予奖励或补助,调动各方面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积极性;要出台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形成创新文化,提高企业家的创新意识,使创新成为企业的内在需求,从而自觉实施自主创新。

  省政协委员朱才坤:

  着力推进转型发展,特别是要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主要以园区建设为载体,目前湖北省仅有武汉东湖、襄阳、宜昌3个国家级高新区,与发达地区甚至是中部地区其他省份相比都有较大差距,与湖北的科教大省的现状不符。省委省政府要积极申报孝感、荆门国家级高新区,使资源、资金、人才、项目充分整合。

  省人大代表李儒寿: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有效连接,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建议省政府深入研究湖北教育大省未成为教育强省的深层次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必要的措施,切实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

  湖北

  GDP

  2011年

  1.28万亿元

  1.58万亿元

  1.8万亿元

  2010年

  【声音】

  省人大代表王立:

  今后几年武汉将继续启动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希望省里在项目审批、土地供应等方面进一步给予支持。在筹融资方面,希望省里积极向国家争取让武汉成为发行地方债的试点城市。另外,支持和指导武汉打造工程设计之都,进一步提高集聚全国乃至全球工程设计资源的能力。

  省人大代表李海华:

  进一步加大武汉城市圈建设力度,在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与布局、区域市场、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等“五个一体化”方面,下工夫、出实招、抓落实。进一步加大协调力度,加快汉孝城际铁路等建设进度,实现早日通车。

  省人大代表范锐平:

  以积极姿态,推动中心城市带动向“一主两副”整体带动转变。进一步密切“一主两副”基础设施协作和产业合作。建议省政府牵头,加快物流带动人流、资金流、资源流、信息流,在“十二五”期间完成武汉、襄阳、宜昌三个城市航空、高铁和高速公路三环线的联通,形成三城优势互补的整体带动优势。

  省人大代表李明炎:

  目前国内外汽车巨头都在中国进行最后一轮布局。建议在支持壮大东风汽车产业的同时,由省政府牵头,主动寻求国内外汽车巨头在湖北布局。鉴于汽车产业的资源密集型特点,省政府应在做好整体规划的同时,从资金、土地、人才等方面予以重点安排和保障,进一步支持襄阳做大做强汽车产业。

 

新闻录入: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