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决策 服务社会 努力建设城市一流新智库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05-24浏览次数:284

正确分析新形势新变化,突出应用对策研究

服务决策 服务社会 努力建设城市一流新智库

武汉市社会科学院

近年来,市社科院突出应用对策研究,把武汉发展的重大战略作为主攻方向,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武汉实现赶超发展的关键阶段,努力把握重点、聚焦难点,发挥特色、力推精品,始终与城市现代发展共进,与社会创新进步同行,着重培育了一批有地域特色的优长学科、推出了一批紧贴武汉发展实际的优秀成果、梯次培养了一批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近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国际合作项目6项,获省委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等130多项荣誉,每年推出重大研究课题30多项,在中央级报刊和各类核心期刊发表120多篇宣传武汉发展经验的理论文章,课题成果批示批转率和部门采用率达70%,努力当好“思想库”和“智囊团”,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新贡献。在武汉“十二五”跨越发展的征途中,武汉社会科学院将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社会科学要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的要求,植根于武汉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把深入研究和科学回答武汉现代化进程中挑战性的问题作为社会科学的崇高使命,多出品牌成果、多出精品人才,服务决策、服务社会,努力建设国内城市一流的新智库。

服务大局,立足市情,立足当代,以研究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任务,也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途径。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的区域化和一体化,全国地方城市社科院都面临着工作转型,突出反映在城市社科院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更加紧密,科学决策与社会发展对新智库要求更加迫切。根据这个趋势特点,市社科院进一步强化了以应用对策研究为主的工作思路,也就是把研究武汉的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历史文化作为重中之重。为此,从科研管理体制、成果评价机制、成果推广运用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努力发挥社科院五个方面的职责作用:一是及时总结、大力宣传武汉科学发展的成就和经验;二是开展具有战略性的重大课题调研,当好市委市政府的智库;三是加强地方特色理论研究,培育具有武汉特色的品牌学科和学者队伍,增强城市软实力;四是充分发挥智力密集优势,面向市场、服务社会;五是办好《学习与实践》杂志,创品牌学术期刊。

战略选择始终事关城市发展全局,科学的城市发展战略引领城市现代化的进程。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的“两通起飞”战略、长江发展战略及武汉城市圈战略,都有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印记。近年来,按照市委提出的“用新一轮思想解放促进新一轮大发展”的要求,组织召开了推进思想解放研讨会,积极参与和促进武汉新一轮发展的思想大解放。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培育8个千亿元产业、15个新兴产业的要求,组织专家学者深入调研,围绕武汉发展战略,先后参与制定了市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纲要;开展了沪汉战略合作研究和深化城市战略合作研究;按照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要求,把城市比较研究作为长期项目,为武汉赶超发展提供参考建议;与市经信委合作,研究制订的武汉远城区工业化规划和远城区工业空间布局规划,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常委会讨论通过实施。在服务武汉实施国家战略中,组织学者直接参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起草申报工作和总体实施方案的制订,积极研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以及武汉融资平台建设和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规划等。目前,在积极组织攻坚团队和优势力量,开展把武汉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强化投资促进工业倍增计划实施的研究。

切入改革热点难点,努力服务社会

在武汉新的发展阶段,市社科院努力从理论上回答如何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对外开放度、消除体制性障碍和提高市场化程度等深层次问题,同时,关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随着武汉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职能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对于社会科学研究的需求不断增强,社科院也在服务社会中不断提升影响力。组织力量研究和推出了城市住房市场、武汉市民幸福指数、旅游业资源的整合、民营经济发展的研究等。近两年,承接了大量社会需求的调研课题,在服务“十二五”规划上,主要主持及参与中央商务区发展规划、武汉新区发展规划,东西湖、汉南、黄陂等区的“十二五”发展规划,承担市发改委、市经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市贸促会等职能部门的专项研究,同时承接了万科等上市公司企业调研专项课题,服务社会项目涵盖了市、区、街道、社区、企业等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组织和部门,服务的领域和覆盖面越来越宽广。市社科联每两年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开展武汉地区社科优秀成果评奖表彰工作,有力促进了武汉地区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市社科院注重架设专家与市民的沟通桥梁,在市委宣传部领导下,参与策划每周六在市图书馆举办面向广大市民的名家论坛,组织专家学者开展“理论进社区进企业”活动,成立常青花园等社区理论研究基地和理论学校,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武汉科学发展成就、普及社科理论知识,为社会服务,为民生服务。

发挥优势,提升武汉知名度和影响力

从理论上总结和提炼丰富生动的社会实践,是社会科学工作的优势和责任。市社科院积极引导科研人员注重总结武汉改革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并在中央级报刊发表。一方面,扩大武汉的影响力,一方面,也加强正面宣传,增强群众加快武汉发展的信心。近年来,结合东湖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人民日报》发表关于重新构建科技投入管理体制理论文章;在《学习时报》上专版推出了武汉市委、市政府加强社区建设的“武汉模式”;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武汉加快现代化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武汉城郊农村建设社区化的理论文章;在《�望》周刊上发表了解析中部两大城市圈,全面介绍武汉城市圈发展建设的实践和经验;在《求是内参》上发表了武汉农村土地流转、春耕备耕调查、武汉“两型”农村建设等文章。在《经济日报》内参上发表的武汉利用名牌优势带动产业发展的文章,报纸按语高度评价,认为“武汉经济优势明显体现在制造业中的高新技术产业,适应了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的内在要求,武汉的经验值得重视。”这些都对宣传武汉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同时,通过举办重大学术会议,加强学术交流,从历史的深度和现代发展角度彰显武汉中部中心城市的地位,从产业发展、城市功能提升、社会管理创新等方面介绍宣传武汉改革发展所取得的新成就、新经验。

突出特色,努力打造学术精品

精品力作是学科实力、学术水平与服务能力的集中体现。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和积淀,市社科院的科研水平和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形成了几方面较强的研究实力。着重培育了城市经济、区域经济、城市金融、城市历史文化和社会学等优长学科。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围绕大局,突出特色,推出了一批有价值、有影响的成果。编撰出版了国家重点图书规划项目《武汉通史》,该书是武汉历史研究和武汉文化建设一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成果。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经市委、市政府批准,编撰了《武汉辉煌60年》大型画册,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全面展示了武汉60年的成就。由市社科院编撰、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向全国出版发行的《武汉经济社会发展蓝皮书》,从1995年开始在全国各城市中最先推出,已有15年历程,成为品牌。此外,每两年市社科院都要推出武汉先进制造业报告、武汉现代服务业发展报告、武汉科技发展报告、武汉农业发展报告、武汉文化发展报告等系列。

实施“名刊工程”,培育城市名片

学术杂志与理论名刊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名片,也是城市综合实力和软实力的体现。《学习与实践》是武汉市属社科类办刊最早、影响最大的期刊。近年在市委、市政府、宣传部大力支持下,该刊从改革体制机制、增加投入等方面加大力度,实施名刊工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习与实践》成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月刊,进入教育部评审的中文来源期刊扩展版。据中国权威机构清华大学统计表明,《学习与实践》期刊机构用户3500个左右,国际读者分布在2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高端用户分布在北美、澳洲、西欧、韩国、日本等,如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英国的剑桥牛津大学等。每年转载率、引用率不断上升,在全国城市社科院处于第2名,综合评价在全国社科院系统所办近300种刊物中处于前24位。市社科院通过与省市金融部门合作,每年推出省市金融发展报告,为省市金融界和企业服务;主办的《武汉房地产年鉴》预测与分析武汉房地产业状况,在业内具有较广泛的影响力。

奋力实施“十二五”规划,努力打造国内城市一流的新智库

按照中央提出的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明确要求,站在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高度,市社科院谋划制订了“十二五”期间的发展蓝图,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武汉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解放思想,自主创新,出人才、出成果,进一步繁荣发展武汉社会科学事业。主要是围绕三个国家战略实施开展重大课题调研,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城市发展环境、自主创新示范区、“两型社会”建设、远城区工业化、千亿元产业打造、新兴产业培育、金融中心建设等方面,组织专家学者开展深入研究,建言献策。进一步加强与有关职能部门和区的合作,专题深入研究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城乡统筹和文化建设等规划项目。加强与有关企事业单位合作,研究就业、社会保障、社会稳定和企业发展,创新社会管理方式,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努力服务社会。把与有关城市的比较研究作为经常性工作,就城市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城市建设、城市发展动力和改革举措等方面,赴当地深入调研,推出有关城市发展举措和发展经验的调研报告,供市领导参阅。近期,精心组织和切实推进《武昌首义文库》研究工作,深入研究武昌首义与武汉百年发展的现代化历程,努力将文库打造成学术精品、文化重点工程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活动上的献礼成果,积极参与筹备召开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

社会科学有着历史学术的厚重感,更有与时俱进鲜明的时代性,经济社会越是发展,社会科学的使命越是繁重。在新的历史阶段,在武汉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重任在肩,市社科院将按照市委市政府“治庸问责”的要求,进一步提振精神,努力担负起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职责,开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新闻录入: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