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三:武汉城市圈制造业绩效评价研究

发布者:admin1发布时间:2012-03-09浏览次数:570

本研究方向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本研究方向依托江汉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点、商学院工商管理、信息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与金融学等多学科交叉与融合优势,以武汉市属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制造业战略与发展研究所、工商管理产学研特色学科平台以及市级重点学科工商管理、校级重点学科企业管理和会计学等为学科融合与协作载体,通过建立多学科交叉融合与政产学研合作机制,在制造业(企业)综合评价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本研究方向与经济学、管理学各专业领域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具有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作用,可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资源共享和人才整合,为学科建设与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良好的平台。
    “评价什么企业就做什么”,评价机制通过设置指标体系、监测企业活动、约束与激励措施传导目标信息,引导企业组织按照社会福利最大化原则组织经济活动。长期以来,企业评价就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理论和实践现象。科学地评价企业业绩,可以为政府有关部门、出资人、债权人等利益相关方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当前,我省乃至全国的工业化进程承受着资源、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运用科学的企业评价机制,可以引导制造业转型与升级,实现“绿色制造”、“节能制造”,推动制造业企业致力于提高价值创造能力,对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以武汉城市圈为核心的“两型社会”综合试点改革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领域(方向)的特色、学术地位以及在国内外所处水平状况
    本研究方向综合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在“两型社会”建设目标引导下,立足武汉城市圈,以制造业企业发展趋势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研究重点,从微观层面探讨制造业企业绩效评价系统的改进、“两型社会”建设要求及指标表达、“两型社会”建设目标与评价结果契合等现实问题。
    江汉大学是多学科性综合地方大学,本研究方向拥有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域优势,并在经济学、管理学以及财务管理与绩效评价等专业领域具有长期的教学与科研积累,为本研究方向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本研究方向主要学术骨干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20余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2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50余篇,取得一批重要研究成果。本研究方向的学术梯队由王文清、李巧巧、刘立燕、杨波、汪朝阳等人组成。
    本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王文清教授、博士,现任江汉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武汉制造业战略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享受武汉市政府专项津贴,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绩效评价与管理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了“两型社会形态下企业业绩评价机制与指标体系研究”(湖北省教育厅)、“基于两型社会建设的制造业企业业绩评价机制研究”(武汉市教育局)等科研课题10余项,3次获得武汉市社科优秀成果奖和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相关论文论文10余篇,专著1部。主要学术骨干李巧巧教授主持“制造业企业财务预警研究”(湖北省教育厅)、“统计指标和统计方法在先进制造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湖北省统计局)等相关课题5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7篇;刘立燕副教授、博士主持“控股股东超控制权收益的成因与规制研究:以中国上市公司为例”(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信息披露质量与我国上市公司超控制权收益关系的实证研究(湖北省统计局)等研究课题7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7篇;杨波博士主持“中国上市公司社会保险信息披露与绩效测量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上市公司社会保险费负担水平的测量与评估研究” (湖北省统计局)等科研项目5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1部;汪朝阳主持“武汉制造业结构变动与经济效益实证分析”(湖北省教育厅)、“FDI与武汉经济发展的关联性研究”(武汉市教育局)等课题4项,发布相关论文7篇,出版专著1部。在国内相关研究领域有一定的学术影响。

 

新闻录入:admin